41岁的彭智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几十年。尽管至今仍未找到亲人,但他已成功帮助红安的吴锐和咸宁的饶才鹏找到了家。
10月15日午后,在武汉市江岸区,刚完成午高峰送餐任务的京东外卖骑手彭智华从送餐箱里取出厚厚一沓寻亲信息卡和DNA采集卡。“这些东西我一直随身携带,就是为了能找机会扩散信息,给寻亲家庭带来更多希望。”
彭智华在湖北省安陆市雷公镇新桥村长大,从小常听周围人说他不是父母亲生的。11岁那年,他从奶奶和养母那里证实了这一信息,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从此深埋心底。2006年,儿子的出生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正式踏上了寻亲之路。2009年,他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组织登记。2023年,同组寻亲的“宁宁”成功找到家人,这给了他巨大鼓舞,在朋友的启发下,他开始通过抖音发布寻亲信息。
进入网络世界后,彭智华惊讶地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如此之多。看到那些直播间里只有寥寥数人却仍在坚持发布寻亲信息的家长,他深受触动,总想着要做点什么来帮助他们突破网络信息茧房。
一次打车经历给了他灵感,看到车后的提示牌,他萌生了在网约车上展示寻亲信息的想法。很快他加入了一家网约车公司。起初,在网约车上挂寻亲信息是不被平台允许的。于是他拼命跑单提升数据,并在公司的论坛上发布了寻亲帖子,这些举动引起了公司管理层的注意。南京总部负责人专程来武汉与他面谈,两天内敲定公益寻亲的方案。最终,17000多辆网约车都变成了流动的寻亲驿站。
每张寻亲信息牌上都登记有两名儿童的照片、走失时间、走失地点、“宝贝回家”公益平台的二维码。每台车可以挂2张,10-15天换一次信息,一个月至少可以发布8个孩子。这些牌子从最初的硬质塑料到柔软的塑胶材质,每一块都经过精心设计。他还贴了一些透明小标语在车窗上,每句话都出自他的手笔:“落单的孩子别害怕,月亮照着你回家”“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会紧紧握住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