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舆论场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近期,多家企业接连陷入舆情危机。这些危机从何而来?企业又该如何应对?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议题。
此前,罗永浩在微博上批评西贝全是预制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公开指责罗永浩是网络黑嘴和网络黑社会。最近,一辆小米SU7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致死交通事故,救援时车门无法打开,引发广泛关注。事故发生后,小米方面未对此事件做任何公开回应。然而,在10月16日的一场公开演讲中,雷军呼吁业界共同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但并未回应公众对事故的关切。
网络黑嘴和黑公关确实危害甚大,需要严厉打击。但在公众尚未得到企业对重要安全问题的清晰有力回复的情况下,听到的却是打击黑公关的呼吁,这种情形显得有些怪异。企业在遇到安全隐患和质疑时,应避免将正常批评与黑公关混为一谈,不要偷换概念,转移公众对产品问题的关注。
当前舆论环境复杂多样,信息洪流中真相与谣言交织,理性探讨与情绪宣泄并存。再加上同行倾轧和利益驱动,“网络黑嘴”和“黑公关”有其生存土壤。“网络黑嘴”是指为谋私利发布虚假信息、攻击企业和个人的账号,而“黑公关”则是指通过抹黑对手来获利的行为。重拳整治这些网络乱象既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必要之举,也是净化网络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
企业在反对“网络黑嘴”和“黑公关”的同时,也需警惕将所有舆论质疑简单归咎于这些行为,以受害者心态回避真实问题,对公众合理关切采取鸵鸟策略。一些批评本身是合理且正当的,若企业一味抵触甚至刻意污名化这些声音,只会加剧公众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