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引发广泛关注。公报将房地产相关表述置于“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部分,明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这一措辞标志着房地产行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发生深刻转变,预示着“十五五”期间,房地产将更多与民生保障、内需拉动、质量提升紧密结合,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住房矛盾的变化,其角色正逐步回归“居住属性”和“民生本位”。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此次全会公告将房地产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框架下,与“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密切相关。他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仍存,尤其是人口优势仍是住房发展的根本支撑。未来住房潜力主要来自两类群体:尚未在城市扎根的年轻人、新市民和外来人口,以及存量住房更新换代带来的需求,如老旧小区改造等。
住房已回归大宗消费品属性,成为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住房消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不仅能拉动装饰、家具、家电等下游消费,还能促进投资,实现消费与投资的良性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
公报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这在房地产语境中具有深远意义。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新房去化难、二手房挂牌量高企等结构性问题,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单纯依靠政策刺激难以根本性企稳。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建造品质的提升,更是全产业链、全产品体系的系统性升级。近年来推进的“好房子”建设仅是其中一环,但目前存在一定偏差。例如,高总价、大面积住宅仅能覆盖小众市场,并非高质量发展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