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题为《关于实名举报南方航空员工盗取航班物资》的65页PPT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举报人“沉舟侧畔”自述为南航员工家属,指控其丈夫——48岁的南航空保管理部空警王某某利用职务便利长期盗窃机舱供品,包括干湿纸巾、零食、红酒等物品,并将带有“南方航空”“机组”标识的水杯、毛巾、刀叉等用品囤积家中。事件曝光后,南方航空回应称已对涉事空警进行“诫勉谈话”,但举报人认为该处理避重就轻,再度将航空公司内部监管问题推向舆论风口。举报材料显示,王某某的盗窃行为并非偶发。在其家中,举报人不仅发现了大量未拆封的机上专用湿纸巾、小包装零食,还有多瓶标注“航班专供”的红酒,甚至日常用品如水杯、保温壶、餐具均印有南航标识或“机组专用”字样。举报人通过照片对比和购物渠道核查,指出这些物品与航班配备物资高度一致,并强调王某某作为空警具备接触客舱储物柜的权限。
更令人质疑的是,举报材料中提及此类行为已持续数年,但未被及时发现。举报人表示曾多次劝阻丈夫,但对方以“反正也是丢弃的东西”“机组人员都这么做”为由搪塞。此次选择公开举报是因为多次向公司反映无果,希望推动航空公司正视管理漏洞。
事件发酵后,南方航空于10月22日回应称,已注意到相关举报,经调查核实,涉事空警王某某存在不当行为,公司已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加强教育。然而,这一处理结果迅速引发争议。举报人在回应中直言:“诫勉谈话只是口头警告,连书面记录都没有,这样的处罚如何起到震慑作用?”多位民航从业者也指出,若举报内容属实,王某某的行为已涉嫌侵占航空公司财物,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法》及企业内部规定,至少应给予行政处分,甚至可能触及法律红线。相比之下,“诫勉谈话”被普遍视为隔靴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