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里,身高180厘米的宇树H2机器人穿着衬衫西裤,流畅地完成一套街舞动作——抬腿、转身、下腰,关节丝滑得像真人。下一秒,它又打起太极拳,动作沉稳连贯。这是2025年10月20日中国科技公司宇树发布的最新人形机器人Unitree H2。它有31个关节,首次配备仿生人脸,拟人化程度前所未有。
这台能跳舞的机器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能动”迈向“像人”的关键一步。真正令人警觉的是它背后正在加速成型的产业现实:从工厂到银行,从养老院到餐厅,人形机器人正以远超预期的速度进入真实工作场景。它们不再只是实验室的展品,而是开始接手具体岗位的“劳动者”。
在上汽通用的装配线上,傅利叶GR-1机器人已能精准安装高压部件,误差不到0.1毫米;在建设银行浦东分行,“AI大堂经理”GR-1日均服务超300人,回答金融问题、引导开户流程毫不卡顿;在龙旗科技的3C产线,智元精灵G2完成内存条插接、外观质检,良品率显著提升;在张江的训练场,机器人正模拟火灾救援,未来将替代人类进入高温毒气环境。这些不是未来构想,而是已落地的现实。
制造业首当其冲。搬运工、装配工、质检员、巡检员等重复性强、环境危险的岗位正被机器人批量替代。它们不疲劳、不犯错、不抱怨,24小时运转。服务业也在发生变化:送餐员、银行柜员、养老护理员的基础工作正由机器人承担。智元灵犀X2能洗碗、叠被、清洁马桶,动作接近人类;擎朗机器人接入大模型后,医疗场景术语识别准确率达98.7%,减少医护40%的重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