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海南一位母亲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视频,语气中满是不安与困惑:她抚养了三个月的女儿,医院出具的出院记录上却赫然写着“分娩一活男婴”。孩子性别被写错,让她瞬间陷入恐慌——会不会抱错了?同病房另一位产妇生的是男孩,这个巧合更像一根刺,扎在她心头。

事情很快发酵。次日,涉事医院回应称这只是“文书录入失误”,属于“打错字”,并非实际抱错婴儿。医院强调新生儿从出生起就佩戴身份腕带、采集足印、双人核对,流程严密,不可能出错。他们还表示,若家属仍有疑虑,可申请亲子鉴定,费用由医院承担。

听起来这似乎是一场虚惊,但公众的情绪并未因此平息。一个“男”字为何能出现在本该是女孩的出院记录上?它真的只是个无心之失吗?更值得追问的是:当一份本应严谨到毫厘的医疗文书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时,我们还能无条件相信医院吗?

这不是第一起因文书错误引发的信任危机。2024年底,长沙县卫健局一份正式文件中竟出现7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官方最终承认是工作人员用软件转换文档后未校核就直接盖章寄出,结果责任人被停职,领导被问责。2025年8月,四川一位患者因医院将他人CT影像错录到自己名下,被误诊为肺纤维化,服药三个月才发现真相。更严重的,是陕西铜川那起涉嫌“偷换新生儿”的举报,背后正是出生医学证明和病历信息被系统性篡改。



![[快讯]李连杰脱衣辟谣“换心脏”传闻 泳池视频力证健康](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09/2346211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