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游泳顶尖选手能在水下静止憋气4分多钟,而普通人通常只能憋一两分钟。中国花游队主教练张晓欢形容这种时长“大约是一首歌的时间”。
11月13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花样游泳决赛在广东省江门市举行。碧蓝泳池中,妆容精致、泳衣亮眼的姑娘们随着音乐节奏精准地完成托举、空翻等动作。当8名队员水中倒立、16条腿在空中齐齐划出弧线时,观众掌声不断。
北京体育大学代表队带来了曾在巴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万有引力》升级版。这套动作经过重新编排打磨,难度比奥运会时更高,技惊四座。观众和网友惊叹之余也充满疑惑。
湖南队队员刘津含解释说,长时间倒立、举腿会导致腿部发麻甚至失去知觉,她们还要在缺氧状态下完成动作,全靠意识和肌肉记忆支撑。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队员们每天反复听音乐,跟着节拍默数,并且要对队友的发力感、走位形成预判,通过无数次训练形成默契。
花游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舞蹈、技巧、水性、力量等多方面能力,还要求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不少队员表示,她们平时加强芭蕾等舞蹈训练,提升柔韧性和腿部表现力,因为“水上芭蕾”需要“用腿说话”,向裁判和观众传递主题。张晓欢带领队员欣赏舞蹈、交响乐,参观画展、艺术展,甚至从花样滑冰、艺术体操中汲取灵感,为节目编排注入更多思路与启迪。
美丽与荣耀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伤痛和克服万难的勇气。巴黎奥运会冠军向玢璇作为队伍中的“托底座的那个人”,她的手腕、肩等部位容易受伤,尤其在水下还要长时间憋气,“憋得两眼发黑才浮出水面”,抽筋也不可避免。但无论在水下多么痛苦,她们浮出水面时都会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花游团体项目中的“尖子”队员翻腾起跳时,观众往往“哇”声一片。此次代表北京体育大学代表队出战的奥运冠军常昊就是队伍里的“尖子”。为了提升动作表现力,她经常要去跳水队,在弹网上拉保护带训练空翻技能。“尖子”的压力最大,怕自己动作做不好会影响团队表现,甚至可能砸伤队友。湖北队17岁的“尖子”周未希说,队友们崩溃时会一起掉眼泪,也想过放弃,但想到国家队运动员练得更辛苦,而且巴黎奥运会中国花游队拿下历史上首枚集体项目金牌,让她们备受鼓舞,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张晓欢希望更多孩子能爱上这项“美丽且折磨人”的运动,希望孩子们能在艰苦训练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因为高级的快乐一定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快讯]陈露颖夺全运会女子200米蝶泳金牌 福建骄傲庆祝胜利](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15/00043947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