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泛黄的存单能取出24年前的压岁钱,而日本超市里5公斤装大米的价格标签却揭示了粮食安全的问题。2025年4月,日本大米价格同比暴涨98.4%,创下53年来最高纪录,新潟县产大米零售价突破30元/公斤,部分家庭开始用电子秤按克分配米饭。这场“米粒危机”背后,隐藏着中国必须警惕的粮食安全问题。

极端天气和政策滞后导致日本农业系统脆弱性增加。日本大米产量从历史峰值1425万吨暴跌至2023年的661万吨。高温干旱与台风轮番肆虐主产区,一等米出米率骤降13.2%。延续半个世纪的“减耕政策”使水稻种植面积较1970年减少53%。即便2024年产量微增22万吨,流通量反而减少21万吨。气候变化与僵化的农业政策叠加,再高的778%进口关税也挡不住超市货架的空白。

垄断组织在日本粮食流通中扮演重要角色。日本农协控制着90%的大米流通渠道,政府投放的41万吨储备米仅7%进入零售市场。在茨城县,农户不得不在米袋里藏GPS定位器防盗。这种垄断导致“增产不增供”的怪象:2024年民间库存同比减少41万吨,但农协通过低买高卖让5公斤装大米价格飙至3200日元。相比之下,中国国有粮企与市场化渠道并行的“双轨制”,有助于破解流通梗阻。



![[快讯]媒体评将免票飞来峰与收票乌镇作比较 公益与商业各有千秋](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23/015722341.jpg)
![[快讯]乌克兰:努力体面地结束 寻求和平谈判](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23/01575498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