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质疑水渠质量当地称鸡蛋里挑骨头。一则“水泥一掰就掉”的视频将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东岔村的水渠工程推向舆论风口。自10月8日起,一名辽宁IP网友持续两个月发布视频,反映村子附近水渠的质量问题:石块一掰即碎,砂浆一抠就落,质疑其为“豆腐渣工程”。施工方中铁广州工程局项目经理部通过12345平台回应称“浆砌结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片石之间坐浆密实”,但镇政府工作人员“有些人鸡蛋里挑骨头”的表态仍引发公众对工程质量与监管责任的深度质疑。这起看似普通的民生纠纷实际上折射出基层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系统性漏洞与信任危机。

从视频画面看,网友手中的水泥块如同酥脆的糕点,轻轻一掰便碎裂成渣,砂浆用手指一抠就成片脱落。这种“一触即碎”的材质与公众对“混凝土”的认知形成强烈反差——水泥作为建筑的“骨骼”,其强度本应随时间增长而提升。为何7月施工、10月检测的工程,在气温适宜的辽宁秋季(10月平均气温10-18℃),仍呈现如此脆弱的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若施工时段确为7月(辽宁7月平均气温22-28℃,无低温施工风险),则“上冻”不成立,问题大概率出在砂浆配合比。“水泥用量不足是常见‘降本’手段。”该人士解释,现场拌制砂浆时,施工方可能为节约成本减少水泥用量,或未严格控制砂、水比例,导致砂浆强度远低于设计标准。按建筑行业规范,挡土墙等承重结构的砌筑砂浆强度通常需达到M10(抗压强度10MPa),而视频中砂浆的强度“目测在M5以下”,甚至接近“酥松”状态。

![[快讯]华为推出陪聊机器人“智能憨憨” 399元开售](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26/021210341.jpg)


![[快讯]一女子被压车底 路人合力抬车救出](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25/0033416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