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对日本发出严正警告,强调台湾是否“有事”与日本无关,任何借台湾制造事端的行为只会给日本带来麻烦。11月20日,外交部回应了日方涉台言论,指出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日本应牢记“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发言人表示,谁若想借台湾制造事端,只会给日本自身招来麻烦。这一表态延续了此前强硬的立场,并与近期多场记者会上对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和“集体自卫权”论调的反驳相呼应。

台湾光复80周年为此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背景。根据中方资料,1945年10月25日,台北举行受降仪式,台湾及澎湖正式重归中国主权管辖。《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书》等文件明确了战后安排与日本义务,这些法理链条在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下得到巩固。外交部将“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与“日本无权置喙”的表述并列,从历史事实、国际法文件到战后秩序的连续性,构建了反对外部干预的基础。中国多地驻外使领馆也围绕光复80周年展开宣传,强调时间节点与法理依据,旨在将涉台争议拉回到维护战后秩序与历史正义的公共准则上。

近期,日本新内阁的言论变化成为刺激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中将“台湾有事”与“存亡危机事态”相联动,这被视为东京在台湾议题上从“战略模糊”转向“可操作模糊”的迹象。中方随即以“严重越线”、“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等强硬表态回应,并在记者会上系统回溯《联合国宪章》下集体自卫权的适用边界,以及日本战败国义务与“专守防卫”的法律承诺,突出历史与制度的双重约束。这种回应不仅是语气问题,更是对东京可能政策连锁反应的预防措施。一旦日本将“危机事态”概念扩张至台海,地区安全困境将迅速升级。

风波已外溢至经贸与社会层面。外媒报道称,在言辞冲突后,北京可能采取限制性经济举措,海产品进口与交流活动已出现波动信号。台北方面则以象征性消费行动与舆论声援应对舆情。这些细节虽不决定长期结构,但增加了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成本,导致“政治风险溢价”短期上扬。对日本而言,将“台湾有事”推向“日本的事”,意味着把经济与社会承压阈值也绑在安全框架的修辞升级上。

![[快讯]华为推出陪聊机器人“智能憨憨” 399元开售](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26/021210341.jpg)


![[快讯]一女子被压车底 路人合力抬车救出](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25/0033416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