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踏入格力,董明珠已与这家公司一同成长近30载。这期间,她不仅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变迁,更经历了格力从一个微小企业壮大的历程。她坦言,格力的未来注定仍需努力争取和斗争。
1990年的中国,市场经济如嫩芽般探头。36岁的董明珠选择了珠海特区,不为金石之间的利益,而为其美景与宁静。她在初来乍到时说:“若真为金钱,深圳可能是首选。”
起初,董明珠加入了一家小型的空调企业“海利”,这正是格力的前身。她笑言:“以手工作坊形容那时的格力也不为过。”当时的制造业多以组装为主,格力也不例外。年销售额仅为几千万,销售团队成为了企业命脉。
但随着库存压力的增大,格力于1994年遭遇了严峻的危机。在此背景下,董明珠站出来领导销售团队,并为格力带来了新的质量观念。她坚持:“我们需要对产品和供应链有完整的掌控。”
为格力注入新的活力,董明珠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她强调了销售对质量的促进作用,并在1995年建立了质检分厂。到1997年底,格力还专门成立了成本部门,以确保生产线上的有效成本管理。
回顾过去,董明珠坦诚:“若不是1994年的那次变革,格力或许已经消失。”
2003年,一个国际大牌曾试图收购格力,诱惑董明珠以巨额年薪。然而,她选择了坚守。她当时分享:“许多品牌在收购后名存实亡。尽管我们仍在探索核心技术,但我对格力的未来有着坚定的信念。”
至今,董明珠成功证明了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格力已经成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我们相信也确实是因为董明珠格力电器才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