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高校毕业季的临近,国内多所高校针对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的问题发布了相应规范。学生们在撰写论文时,倾向于利用AI技术来辅助文献搜集、数据处理及编写代码等工作,这反映出AI在学术创作中的日益普及。然而,有学生反映,AI生成的部分内容偶尔会出现错误,导致他们不敢完全信任这些智能化工具。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指出,AI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应当鼓励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合理利用AI辅助学习,而非简单依赖。专家强调,技术辅助不应削弱学生个人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如科研思维、文献分析及逻辑推理能力等核心技能。高校需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技术监管,确保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不会超越教育本质。
部分学生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小雨(化名)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借助AI工具,如ChatGPT,来优化论证逻辑,尽管如此,她仍需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人工修订以确保准确性和自然度。小山(化名)同样利用AI进行文献搜集,虽然效率提高,但也发现AI提供的信息并非总是可靠。阿成(化名),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则在编程设计中利用AI分析代码,虽遇到过AI错误引导的情况,但仍认为AI作为辅助工具具有价值。
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学生发起倡议,呼吁同学们正确认识AI的局限性,警惕依赖,并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同时,多所高校已采取措施,对毕业论文中AI生成内容的比例进行检测,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如湖北大学、福州大学等均发布了具体通知与规定,要求学生合理使用AI并主动披露其使用情况,确保学术诚信。
专家对此持开放态度,鼓励创新与尝试,同时提醒学生应深入理解AI的运作机制与伦理规范,避免技术滥用。部分高校已通过开设相关工作坊和研讨会,增强学生对AI技术的理解与恰当应用,旨在促进技术与教育的良性互动,共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