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潮汕一司机拉了一车桃子,却被收费站工作人员告知不能享受绿通免费政策。面对司机的一连串发问,对方表示桃子没成熟,不是市面上流通的,所以走不了绿通。司机则认为桃子是要拉回去捂熟的,等熟了拉过来都烂了,市面上又有啥水果是不流通的?双方争论显示出关于绿通标准的理解差异,视频发出后,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绿通是为鲜活农产品直接进入终端市场所开通的特殊通道,政策初衷意在降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更好地惠及老百姓。早在1995年,绿通政策就在部分高速路上实行,到了2010年全国收费公路都被纳入绿通网络。本是惠民利民的大好事,但绿通政策自从施行以来就争议不断。首先,鲜活农产品有免费的品种限制,也就是说是农产品但不在免费品种内,就不能走绿通。因此出现了“苹果蕉不是香蕉”“线椒不属于辣椒”等争议。去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会同有关方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服务水平的通知》,进一步调整了免费绿通品种,规范了名称表述。
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表明标准仍需进一步明晰,比如,鲜活农产品的“鲜活”到底如何定义?本次事件中的司机就认为桃子作为易成熟且易腐烂的水果,在其未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摘运输,符合“鲜活”的定义。但工作人员认为的“鲜活”是指成熟的桃子,未成熟的桃子有可能会被拉去工厂进行深加工,而非直接进入终端市场,所以无法让其享受绿通政策。毕竟,绿通政策应该真正让种农产品的农民和买农产品的市民得到实惠,一些工厂、司机若是为了逃避过路费,钻政策空子则违背了政策初衷。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似乎也不能苛责工作人员执行政策“过于教条”。需要明确的是,“谁拍视频谁有理”的时代已经过去,理性看待事实,等待官方说明,才是网民应有的媒介素养。
任何政策都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绿通也不例外。但改进的导向一定是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期待着绿通免费政策标准能够更明晰、政策理解能够更统一,像这样“桃子未熟到底鲜不鲜活”的争议能够更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