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的微信,已经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六年来,她已经换过两次手机,但微信还是“无情”地涨到了168GB。加上手机照片和其他App,256G的iPhone频繁提示空间报警。每隔一段时间,王琦就要带着烦躁,对微信记录来一波“断舍离”。
上线13年来,曾经“小而美”的微信,正在被网友戏称为“吞噬内存的魔鬼”。国人谁没有过点被它折磨的经历呢?
近日,“微信体积11年膨胀575倍”的话题冲上热搜。话题之下,吐槽者众。有人表示,即便换了1T的手机,天长日久也无济于事。有人发问:微信为什么不能效仿快抖,出个极速版?或者允许用户把聊天记录存到云端或网盘?
而拉开视角,国产App们对手机资源的占用之痛,并非微信所独有。打开常用的国民App,会看到大到短视频、电商、支付、生活、社区、音乐、地图软件,小到修图、工具软件,空间占用从数G到高达百G的App比比皆是。
在微信膨胀的话题下,有用户吐槽,“我的B站也有200多个G”。也有用户不解,“为什么一个天气软件,都需要1个多G。”国产App们,是如何一步步变身“内存刺客”的。它们背着用户,都安了些什么?
删不干的聊天记录
小白使用微信比较克制,“我不想为它再换手机了”。哪怕工作中接收些大文件,她也尽量存入电脑,手机端则随手清理。
但微信只有26.5G的小白,仍不免遭遇“背刺”。她发现,刚删掉一个月积压的6个G缓存;仅仅7分钟后,在未做任何操作的前提下,缓存就又涨到了171MB。小白不懂几分钟里冒出的这些数据,都是些什么?
以微信为代表的国产App们,它们的后台运行规则,已经很难被非专业用户透视。今年6月,自媒体“科技狐”将一台手机恢复了出厂设置,重新安装了20款包括微信、抖音、QQ、微博、高德地图、淘宝、拼多多、美团、京东、B站、网易云音乐等在内的热门App,并均用新手机号进行注册后,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下载时,这20款App安装包合计只有3GB出头。解压缩到安装完毕,它们变为了9GB,这些尚算合理。但在逐一打开App,登录全新手机号后,即便什么也不操作,仅闲置一段时间,20款APP的总容量,就会“默默”地从9GB攀升到19.2GB——体积快速翻了一倍。接下来,“科技狐”又分别打开每款APP各使用了20分钟,只默认加载,不做主动性点击。合计6小时的操作下,App的总体积,已从19.2GB膨胀为28.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