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的宝马i3再也没有了!实地探访,裸车竟然直接暴涨4万
宝马汽车最近宣布,他们将不再参与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而是选择下调销售目标,以此来确保公司及经销商的盈利空间。这一决策使宝马成为近期国内汽车行业“内卷”背景下首个公开退出价格战的品牌。尽管如此,该消息在业内并未引发广泛热议。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消费者,普遍持有一种态度——宝马降不降价,似乎已不再成为关注焦点。
此前,宝马多款车型在上半年经历了大幅度的终端价格下调,其中宝马i3这款中型电动轿车的降价幅度尤为惊人,从30万级别降至约17万,这让很多人意识到豪华品牌存在较高的溢价和价格弹性空间。然而,这一降价行为背后,宝马经销商成为了直接受影响方。尽管从厂家拿货的成本低于建议零售价,但仍远高于17万的降价水平。为了促进销售,经销商在得到销售区域许可后,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
有人疑问,为何经销商不干脆避免引进这类销售困难的车型呢?但实际上,宝马等制造商依据前一年的销售数据设定下一年的销售目标,这些目标由各个经销商共同承担。制造商分配给经销商的车辆组合中,往往包含畅销和滞销车型,难以仅销售前者。经销商因促销滞销车型产生的损失,部分可通过年终返点得到补偿。
然而,今年的情况特殊,即便是宝马的热销车型如3系、5系、X3等,也出现了较大的优惠,许多经销商实际上是亏本销售。若宝马继续按原定目标施压促销,经销商恐将全面亏损,即便完成销量目标,返点也无法弥补巨大损失。因此,宝马调整销售预期并退出价格战,旨在缓解经销商压力,并防止自身陷入更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