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了近30吨医保药谁在动老百姓救命钱
医保基金,作为民众医疗与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一直被喻为“救命钱”。然而,这份专款专用的资金,却成为了某些不法分子眼中的非法获利目标。记者的深入调查显示,医保欺诈行为正以新的形态悄然蔓延,其特点涵盖广泛的利益主体、多样化的欺诈手段以及明显的组织化趋势,给基金监管带来了识别与定性上的挑战。
近期曝光的一条黑色产业链揭示了医保欺诈的新动向:由“职业开药人”、药贩子、药店和诊所构成的网络,正悄悄蚕食国家医保基金。例如,陕西榆林的常某利用慢性病医保政策,超额开药后转售给药贩子,进而流入市场。这种低买高卖的操作在肿瘤靶向药和慢性病处方药上尤为常见,不仅非法获利,更使医保基金蒙受损失,同时也对购药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为部分“回流药”在非标准条件下储存,存在安全隐患。
调查显示,医保欺诈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参保人员参与比例超过五成,他们与职业骗保团伙、医疗机构及药店人员等形成共谋链,共同损害医保基金安全。更有甚者,一些定点医疗机构采取“挂床住院”、过度诊疗等手法,开具虚假报告,系统性地套取国家医保资源。
以山西大同魏都医院为例,该机构以免费治疗为饵,吸引不符合住院条件的患者,通过操控医保卡进行基金套取。这起案例揭示了骗保行为的组织化与专业化,从市场招募到伪造医疗记录,每个环节都被精心设计,形成了紧密的欺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