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咋就这么难?
今年6月,上海的乔先生父亲在尝试将中国移动号码转为中国电信时,遇到了难题。他在营业厅申请“携号转网”服务,却被通知有一项为期五年的套餐合约需履行,若提前解约需支付大约1000元违约金。乔父表示对此合约毫不知情。类似的情况不止一起,刘先生在陕西工作,尝试将联通号码转至移动网络时,因参与了共享业务而受阻。
携号转网允许用户保留原手机号码转投其他运营商,本应是便捷的服务,但实际上,许多用户在办理过程中遭遇了多种障碍,包括需四处奔波、发现未知合约及支付违约金等。
乔先生在得知父亲的未知合约后,尝试通过移动客服寻求解决方案,得到的回应与营业厅相同。随后,他向工信部提出投诉,10086客服虽提出补偿200元话费,但坚持违约金的收取。乔先生不接受此霸王条款,经过在多个平台的投诉,仍未成功携号转网。类似地,河南的闫先生在携号转网时发现了长达240个月的靓号协议,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得以解决。
对于身处外地的用户来说,号码归属地问题也带来了困扰。刘先生需返回福建取消业务后才能转网,最终通过投诉才在当地联通的帮助下取消了业务,顺利转网。
法律专家指出,用户在不知情情况下签订合约,可能是因为运营商未能充分提示重要条款。运营商有责任证明已尽到告知义务,否则消费者无需承担不合理责任。然而,实践中,很多协议在未经充分告知的情况下即被默认同意,这并不构成有效协议。
另外,携号转入过程中,用户还面临名额限制、最低消费要求等问题。郭女士在尝试转入联通时,不得不经历长时间的等待,并被推荐了最低88元/月的套餐。专家认为,此类限制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违反了相关规定。
即使携号转网成功,原运营商话费余额退款也是一大难题。用户常被要求亲自返回归属地营业厅办理,或在线上操作遇到障碍,导致余额退款过程繁琐复杂。
专家分析指出,部分运营商将携号转网视为一种竞争手段,而非服务用户的正常程序,加之业绩考核压力,导致在执行层面设置了诸多不必要的障碍。随着市场趋于饱和,提升服务质量与合理定价才是吸引并留住用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