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直径约为1.2米的小行星2024 RW1,在北京时间2024年9月5日0时39分以约20千米/秒的速度撞向地球,在菲律宾东北方向约25公里的高度发生解体爆炸。这一事件的精准预报得益于天文学家的提前发现,使得人类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记录增加到了9次。这次预警行动标志着中国小行星防御工作的一个重要进展,特别是我国监测网络首次执行了对预警小行星的接力追踪观测。
小行星2024 RW1最初由美国卡特琳娜巡天计划的1.5米望远镜于9月4日13时43分41秒发现。随后,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国家的20多架望远镜加入了确认观测行列,共同协作提高了轨道预测的精确度和撞击概率评估的准确性,同时也缩减了撞击位置预报的误差范围。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积极参与了追踪观测,利用国内外多个站点的望远镜接力监控小行星动态。通过这些观测,确定了小行星的亮度、直径以及绝对星等。国际小行星中心于4日21时55分为其赋予正式编号2024 RW1,并准确预报了撞击时间和地点。最终,小行星按预测轨迹解体爆炸,未引发严重后果。
赵海斌研究员强调,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彰显了人类对太空环境的深入了解,对于抵御太空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每年都会发生数十次米级近地小行星的撞击事件,全球范围内预警成功的案例已增长至9例。
中国自2018年成为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IAWN)的正式成员后,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的近地天体望远镜持续监测并已发现了41颗近地小行星,为中国在小行星监测预警领域做出了实质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