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自信”不再仅仅是政策文件中的口号,而是在影视、科技、艺术等领域成为一股真切的实践力量。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及其续作《哪吒2》的现象级成功,以及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的技术突围,展示了一种新的文化叙事:既不依赖对传统的简单复刻,也不沉迷于对西方模式的模仿,而是立足于自身文化基因与时代需求的融合,展现出“中国创造”的独特生命力。
作为国漫崛起的标杆作品,《哪吒》系列的核心突破在于打破叙事惯性。它并未因循守旧地重演《封神演义》中哪吒剔骨还父的悲情故事,而是以“魔童降世”的设定颠覆经典。这一重构不是对文化传统的背离,而是以当代心理需求为原点,对传统符号进行再解读。哪吒从“反叛宿命”到“重建自我认同”的成长路径,暗合了转型社会中个体寻找身份归属的集体焦虑。影片以传统神话为基底,注入现代价值观与视觉奇观,让古典IP在与新生代观众的对话中焕发活力。这种创作逻辑的成功正是源于文化自信的崛起,用当下的语言重构传统的命题,引领新时代文化发展潮流。
与《哪吒2》的路径相呼应,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同样跳出了“追赶者叙事”。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其突破性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参数上实现对国际巨头的超越,更在于以本土化思维重塑技术逻辑。无论是AI大模型对汉语语境的适应性优化,还是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结合中国社会痛点的场景创新,都折射出“技术本土化”的意识觉醒。如同《哪吒2》中的乾坤圈既能锁住魔性又不束缚成长,在平衡技术通用性与本土需求特殊性之间,中国科技的突围显现出了强大的张力。DeepSeek的巨大成功表明,通过对本土经验的结构性提炼,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创造性实践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