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一批特殊的乘客——首批在轨繁育的果蝇,它们将随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这些果蝇将为生物磁感受和重力感受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果蝇是一种小型昆虫,以水果为食,是成熟的模式动物,人类对其研究已有百年历史。2024年11月15日,果蝇通过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用于开展我国首次空间亚磁-微重力复合环境科学实验。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岩表示,果蝇在太空中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进行求偶、交配和繁育后代。但在太空环境中,果蝇表现出一些与地面不同的行为模式。例如,在地面上果蝇会爬行和飞行,而在太空中则会出现飘浮甚至翻跟头的现象。
在中国空间站的果蝇研究平台中,温湿度、光照周期和气体循环条件都经过严格设定。经过约两个月的在轨培育,果蝇已繁育至第三代,每一代都进行了采样收集。通过连续视频监控,科研人员获得了大量果蝇在轨视频数据,有助于分析其生长发育及睡眠、求偶、活动性等行为特征。
亚磁、微重力和空间辐射是地外空间环境的三大特征。目前,人们对微重力和空间辐射的生物效应研究较多,而对亚磁环境下的生物效应了解较少。月球和火星上的磁场强度仅为地球磁场的几百到几千分之一,因此,对空间亚磁环境与微重力的综合研究对于未来深空探索中的航天员健康保障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张伟指出,在亚磁和微重力条件下观察果蝇的行为和神经变化,将为未来深空探索计划中的航天员健康保障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