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婚外情引发的舆论风暴持续发酵。尽管涉事中日友好医院已对当事医生肖飞作出“双开”处理,但公众对其出轨对象之一董袭莹的质疑仍未平息。这些质疑涉及董袭莹的学历与家世背景、医学院“4+4”项目规则漏洞以及医疗体系是否存在权力寻租等问题。
伴随事件发展,各种真真假假的猜测与谣言在舆论场中蔓延。如果相关方面不尽快回应,此事可能会在舆论场上越闹越大,给当事人与机构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最终以更加不堪的方式收场。
此事件中,针对董袭莹的所有质疑都绕不开协和医学院“4+4”这一创新性项目。该模式于2018年在国内推出,旨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医学人才。然而,董袭莹的学历背景和学习成果让这一模式陷入巨大争议。
据报道,协和医学院“4+4”项目2019年的生源条件要求本科毕业生来自QS、Times或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前50所高校,或US News文理学院排名前10所。而董袭莹正是在这一年进入协和医学院攻读博士生。她于2014年至2018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一些网友指出,巴纳德学院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独立学院,其含金量远不如哥伦比亚大学本部,因此质疑董袭莹并不符合协和医学院“4+4”入学条件,暗示她可能走了“特权通道”。
董袭莹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含金量究竟如何,是否符合协和医学院入学条件?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很多“知情者说”未必就符合真实情况。但由于此事涉及严肃的教育公平问题,协和医学院作为招生主体有必要站出来回应质疑,给舆论一个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