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年发放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直至年满3周岁。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也可按应补贴月数折算领取补贴,例如2023年12月出生的婴幼儿可领取24个月补贴共计7200元。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指出,这是一项全国性重要民生政策,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将直接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
当前人口生育意愿走低已成为全球性挑战,许多国家深陷“少子老龄化”困境,引发劳动力短缺、养老压力增大等问题。据测算,全国0至2岁婴儿年均养育成本达2.45万元,经济压力成为生育决策的最大障碍。我国自2022年起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此次《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生育支持从“减税”向“现金直补”升级,形成多层次政策体系。今年以来,我国关于发放生育津贴的政策呼吁接连不断,彰显出高层对于提振居民生育意愿的高度重视。
此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探索育儿补贴政策,但各地标准差异显著。此次《方案》由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设计,确立国家基础标准和总体框架,明确中央财政对东中西部地区按比例补助,地方可结合财力适当提标。这一设计既保障了政策普惠性,又为地方差异化实施留出空间,提升了权威性和公平性。
地方实践中,育儿补贴多聚焦二孩、三孩。《方案》突破性地将首孩纳入补贴范畴,实现“一视同仁”的支持。这一设计体现了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覆盖从首孩到多孩的全生育周期,有助于缓解年轻夫妇的生育顾虑。首孩生育是家庭生育决策的起点,保障好首孩生育对后续生育意愿有积极传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