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虞书欣因参与的综艺《一年级·毕业季》事件及“老潘财商”事件等引发热议。8月28日,虞书欣工作室转发相关律师事务所声明,并称会维权到底,绝不姑息。当晚,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宣布已代理虞书欣父亲虞某杰名誉权案,针对“老潘财商”的相关行为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提起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财经博主“老潘财商”质疑虞书欣的父亲虞某杰通过关联企业非法占用国企资金15亿元,并指出其公司税负率异常,疑似存在偷税漏税或财务数据造假问题。虞某杰在2025年5月委托律师发布声明,称其控股的华尚矿业仅为财务投资者,未参与新钢矿业决策,且交易均通过公开招标完成,强调15亿元交易为正常商业往来,不存在利益输送。
此次律所发布声明,将这场舆论风波推向新阶段。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个人名誉是当事人的权利。但舆论风波中,国有资产是否受损、企业财务是否合规等公众关注的核心问题仍待有关方面进一步调查回应。从法律逻辑看,当事人启动名誉权维权具有正当性。若“老潘财商”的质疑确系无中生有、恶意捏造,通过法律途径厘清事实、惩戒侵权,既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也能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公众的关切点早已超越单纯的明星家人身份,而涉及到了国有资产等敏感公共议题。相关质疑指向“非法占用国企资金15亿元”“税负率异常”,也导致此事不再是私人领域的纠纷,而与国有资产安全、市场公平竞争等公共价值紧密相连。对于涉及国有资产、偷税漏税等重大公共利益问题,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若相关质疑毫无根据,通过名誉权诉讼维护自身权益无可厚非;若质疑有一定事实线索,则需要更权威的回应,否则难以平息公众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