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大连万达集团及其创始人王某林被山东省济南市中院下达限制高消费令。这意味着“首富”不能乘坐飞机头等舱、入住五星酒店,甚至高铁G字头软卧也被禁止。企查查数据显示,万达名下已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金额达52.6亿元,另有47条股权冻结,总值接近162亿元。
限高令只是结果,现金流枯竭才是根本原因。万达商管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303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仅116亿元,缺口接近两倍。与此同时,昔日盟友纷纷追债:融创要求支付95亿元回购款,永辉超市追讨36亿元股权转让尾款,ST易购提起50.4亿元仲裁,三起案件均进入财产保全阶段,导致万达系股权被轮番查封。粗略统计,王某林年内需偿还的刚性债务高达237亿元,几乎每天都要面对6500万元的账单。
为了应对危机,万达不得不大规模出售资产。自2023年以来,超过40座万达广场被摆上货架,坤华股权投资、新华保险、阳光保险等险资成为主要接盘方。这些交易大多采用“REITs式轻资产”模式:买方获得物业产权,万达继续输出品牌与运营,并按年收取管理费。这种模式虽能一次性回笼资金,但牺牲了长期租金收益,也意味着万达从“包租公”变成了“物业乙方”,未来增长空间受限。
更棘手的是上市对赌协议的压力。2021年引入太盟、中信、中东资本等战略投资者时,万达商管签下对赌协议:若2024年底前未完成港股上市,需按8%年化利率回购股份并支付利息,总额约600亿元。如今期限已过,上市仍无时间表,投资人虽暂未强制赎回,却通过仲裁、冻结股权施压,使万达的再融资渠道几乎被堵死。王某林只能不断向内“抽血”——近日他将个人持有的240万股万达集团股票质押给由商管全资控股的珠海万赢,相当于“左手押给右手”,以换取内部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