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90%白鸭绒价格半年内暴涨240%,从年初每吨17万元飙升至58万元,创下近十二年新高。鹅绒价格也突破每吨98万元,使得这个冬天的“暖经济”变成了“贵经济”。消费者、商家和养殖户都被卷入这场价格风暴。

这场鸭绒涨价潮主要是由供需失衡引发的连锁反应。此前猪肉价格低迷时,消费者转向鸭肉市场,导致养殖户大量扩产。然而,当猪肉行情回暖后,鸭肉供过于求,价格暴跌。由于鸭绒仅占单只鸭子利润的三成,核心收益依赖鸭肉销售,亏损的养殖户纷纷退圈或缩减规模。这导致全国鸭出栏量从2019年的48.78亿只跌至2023年的42.18亿只,鸭绒供应量急剧下降。再加上禽流感零星爆发和环保政策收紧,优质鸭绒产能进一步收缩,原料市场从“货等人”变成“人等货”,许多中小企业即使拿着现金也难以抢到足额原料。

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更是推高了鸭绒价格。2023年寒潮带动羽绒服消费激增,2025年拉尼娜现象预期让企业提前备货,加上羽绒夏凉被等创新品类走俏以及出口量环比增长121%,内外需叠加推高采购需求。更关键的是2022年实施的《羽绒服装》新国标,将“绒子含量”替代“含绒量”作为核心指标,剔除了绒丝等废料。企业为达标只能采购更高纯度的原料,进一步推高成本。多重因素下,鸭绒价格一路疯涨,中间商囤货惜售更助长了价格泡沫。

涨价压力最终传导至终端市场。品牌羽绒服首当其冲提价,一件短款羽绒服的填充物成本较去年上涨20元,长款涨幅更明显。商场里不少品牌羽绒服价格同比上涨三成,动辄标价两三千元,让消费者直呼“穿不起”。小厂家则陷入困境,原料涨价叠加需求疲软,部分企业铤而走险,使用回收绒、胶水绒、化纤棉掺杂造假。直播间里199元包邮的“90%鸭绒”羽绒服暗藏猫腻,这些假货要么用有害化学物质清洗旧羽绒,要么用胶水粘绒丝伪装蓬松,水洗后板结跑绒,保暖性大打折扣。


![[快讯]女婴心脏手术离世医院涉多起纠纷 手术时长引争议](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20/001135731.jpg)
![[快讯]新人结婚老人冲进家里“讨喜” 强行要钱引发争议](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20/0020479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