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国内著名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知识产权总监高某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该集团的多位内部人士处证实,以上消息属实。且经公安机关查明,该负责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供应商贿赂,金额巨大,同时供应商相关人员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已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立案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警方不仅对涉嫌受贿罪的知识产权总监立案件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且还对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供应商相关人员立案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开简历介绍显示,高某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丰富的知识产权职业经验, 在国知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和北京某律所工作六年,后投身多家知名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自2017年10月加入商汤后,“带领团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和制度框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在2019年接受一家知产媒体的专访时,他谈及在商汤的工作,称“知识产权资产布局和知识产权风险管控是两大重点工作”,这两项工作也围绕企业的研发工作展开。他进一步指出,在知识产权团队中,每个同事会负责至少一个行业,需要负责这个行业中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所有事务,这样与行业的紧密结合会提升对研发团队的支持效率。
这几年,降本增效成为主题,企业格外关注每笔钱的流向。作为头部的人工智能企业,包括商汤在内的大部分企业必然拥有常规的供应商内部管理及风险防控,特别是在选择、入库、采购要求和流程上。
“而在反商业贿赂层面,企业会关注供应商有无相关负面记录甚至进行背调。”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在接受21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指出,相关合作协议中,也会有明确的反商业贿赂及相应的违约责任条款。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也可能通过审计、设立投诉渠道等多种手段监测业务活动。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分析,具体到此事,需要特别关注一点,即知产服务这类供应商,与其他一般的供应商有较大不同。
夏海龙认为,知产服务相对而言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性更强,尤其是某些特定服务需求的替代供应商可能非常有限,企业缺乏灵活调整供应商的能力。
“法务的能力,其核心的工作产出很难量化和可视化。”上海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法务总监林勇(化名)向21记者分析,法务特别是知产服务的供应商也的确相对特殊,有的时候也不能唯价格论,价格贵的可能的确好用,“但是如何发现,这事是不是必须由贵的人(或团队)来做,是个难题。”
夏海龙认为,还是应该回归到专业的判断上,对知产供应商能力的能力评价主要取决于其过往实际从业经验,尤其是成功的业务经验,供应商的响应速度、配合程度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类似位置上的知产总监,应该如何坚守职业操守?夏海龙认为,知产负责人本身作为专业法律人员,理应熟知商业贪腐的违法性质和后果,因此应尊重法律、尊重基本的商业道德,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近期,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行业权益保障委员会还因此事向各会员单位发布风险警示信息:各单位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严格依法依规提供服务,杜绝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破坏行业公平竞争秩序的经营行为。请各会员引以为戒,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执业纪律规范,做好内部管理与风险防控,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