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台网于3月28日14时20分报告,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震中距中国边境线最近约317公里,云南地区震感强烈。这是今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第17次6级及以上地震,也是今年最大的一次地震。
关于此次地震的地质背景、历史上的强震情况以及是否可能引发海啸等问题,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进行了详细解答。他表示,本次地震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接近云南地区的强烈活动引发,发生在年滑动量达20毫米的右旋走滑断裂带上,导致震级高达7.9级,与汶川地震能量相当。这条断裂带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其滑动速率达到了20毫米/年,相当于鲜水河断裂带滑动速率的两倍左右。
谈到断裂带这样的滑动速率意味着什么,徐锡伟指出,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沿着川滇块体与巴颜喀拉块体交界的鲜水河断裂带中强以上地震密集分布。从1700年到2021年,该地震带有53次5.0级以上地震记录,其中包括14次6.0-6.9级地震和8次7.0-7.9级地震。而本次地震所在的近南北向断裂带历史上未曾发生过地震,因此积蓄了较多能量,最终爆发。
对于本次地震与汶川地震的能量对比,徐锡伟认为两者能量相近。至于对我国地质安全的影响,他认为不会太大。由于该断裂带为南北走向,破裂方向也大致如此,因此地震波主要沿南北方向传播。中国位于震中的东北方,不在破裂方向上,所受震动强度较弱,破坏程度不大。泰国等东南方地区相对安全。
关于居民担忧的海啸问题,徐锡伟明确表示,此次地震是在陆地上发生的,并非俯冲带上的大地震,所以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当西侧的俯冲带发生地震时,才有可能产生海啸,但这次地震基本上没有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