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关注中国与美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竞争。文章指出,中美两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美国依靠最尖端的算力芯片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发,而中国则在大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该报记者提到,在上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的这一方案得到了全面展示。《华盛顿邮报》认为,中国将AI技术的实际应用作为破局的迹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会议的主旨是“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体现了北京希望在国际社会树立自己负责任AI大国的形象。中方不仅邀请了前谷歌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和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杰弗里·辛顿等重磅嘉宾,还宣布成立了一个名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的AI监管国际组织,并发布了一个推进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的13点行动方案。此外,中方官员表示愿意将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经验和技术产品分享给需要帮助的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
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参展的中国科技企业大多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产品,如游戏制作、机器人操作相关产品以及搭载了人工智能的AI眼镜等。展会现场充满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奋之情。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家未参加大会但被频繁提及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自今年初凭借自己的大模型引爆人工智能领域后,“深度求索”已接到许多采购订单,其技术将应用于从医疗到治安乃至反腐败等多个公共领域。
有专家认为,与中国各地的合作能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海量数据,这将有助于其发展。报道中也提到了美国政府为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竞争力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放宽监管并鼓励美国AI技术出口。然而,有学者认为,美国过度专注于用算力堆积大模型,反而忽视了技术应用层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