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半个月的民国商战剧《灼灼韶华》,现在打开评论区就像开盲盒一样,有人夸女主褚韶华“不恋爱脑、搞事业超飒”,有人却骂“剧情像喝了假酒,逻辑漏洞能开进卡车”。这部剧刚播出时凭借“去柔化”的大女主设定吸引了一波粉丝,但越往后争议越大,豆瓣评分从7.2掉到6.1。身边追剧的朋友也分成了“死忠粉”和“吐槽党”两派。
背景是民国上海,褚韶华从纺织厂学徒起步,一路闯过男性主导的商战圈,最终成为实业大佬。她的亮点确实吸引人——没有傻白甜恋爱脑,拒绝男主“拯救”,谈判时带着一股“不服就干”的劲儿,甚至为了保护工厂亲自去码头跟工头据理力争。但细节一扒全是槽点:比如她从学徒到开自己的布行只用了不到半年,中间如何搞定资金和人脉,剧里一笔带过;还有次对手差点搞垮她的工厂,结果对手突然“降智”,把关键证据送上门,网友吐槽“这不是大女主,这是开了金手指的神仙”。
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人说“终于有不依附男人的大女主了,爽感拉满”,有人反驳“爽是爽,看完跟没看一样,记不住她到底靠啥成功”。还有老粉拿以前的《大宅门》对比,说“白景琦搞事业也有磕磕绊绊,褚韶华倒好,一路顺风顺水跟玩似的”。目前剧方没有直接回应口碑争议,但之前发过“聚焦女性力量,打破行业偏见”的宣传文案,现在看来有些尴尬。与前几年的大女主剧相比,《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每一步反击都有逻辑,《三十而已》里的顾佳搞事业也踩过坑,这些都比《灼灼韶华》的“悬浮感”强多了。
这部剧的争议反映了大女主题材“创新难”的问题。以前民国剧里的女性要么是花瓶,要么靠男人上位,《灼灼韶华》让女主扎进商战圈,还特意拍她学算学、跑市场的细节,这一点戳中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心。许多都市女性看到褚韶华拒绝“嫁豪门保工厂”时特别有共鸣,因为现实中她们在职场也常遇到“靠别人走捷径”的诱惑,知道靠自己的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