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神秘月壤”吗?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比撒哈拉沙漠干燥上万倍的土壤竟然有点黏糊糊的,还能结块,质地更像地球上的黏土。而且让它产生黏性的原因并不是水。最近,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的科学家们成功揭开了这一谜团。

科学家在微观世界中发现,月球背面的月壤颗粒更加细腻。如果把月球正面的月壤比作“沙子”,那么背面的月壤则更接近“面粉”。在干燥的情况下,抓一把沙子,它会轻易从指缝流散;而面粉更容易在手中结成小块。背面月壤的颗粒形态也更复杂,它们棱角分明、表面粗糙,显著增大了颗粒间的摩擦效应。这种“又细又糙”的特征使得静电力等作用凸显,造成土体表现出明显的黏性特征。和我们通常认为的水可以让土有黏性不同,在月球上,是静电力等多种作用让月球月壤有了黏性。

谜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月球正面的月壤没有背面那样黏稠。答案深藏在月球“两张脸”——也就是月球正面和背面截然不同的命运之中。由于潮汐锁定,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脸”,它主要由辽阔的玄武岩平原构成,称为“月海”;而永远隐藏的背面,则是一片布满高山和陨石坑的秘境。这片秘境可能承受了更为严酷的太空锤炼。

月球背面可能承受了更频繁、更剧烈的陨石轰击,构成月球背面山川的斜长岩矿物与正面的玄武岩不同,它们像是威化饼干,受撞击时极易产生许多棱角分明的细小颗粒。月球正面能“蹭到”地球磁场的部分庇护,而背面则完全暴露在带电粒子、陨石和微陨石的宇宙环境中,持续不断地“轰击”使月壤颗粒充分破碎、熔融、溅射、混合,最终锻造出月球背面的细腻且黏稠的月壤。
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月壤的“黏性之谜”,更对未来月球背面的探测、着陆乃至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快讯]董明珠回应格力电器只做空调争议 专注胜于形式](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26/021238571.jpg)

![[快讯]G20“破例”让美国“破防” 没有美国,共识更强](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1/25/00340769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