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2025年4月30日13时08分在东风着陆场东区成功着陆。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在空间站驻留183天,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完成了包括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在内的舱外任务,为我国空间站长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此次任务中,乘组在2024年12月17日的出舱活动中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纪录,达到9小时,成功为空间站安装了碎片防护装置,增强了空间站抵御空间碎片撞击的能力。宋令东成为我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而蔡旭哲则是时隔两年再次漫步太空,他曾参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九号采用“5圈快速返回模式”,即载人飞船在脱离空间站后,绕地运行5圈,逐步实施降低轨道高度、制动离轨、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等着陆程序。然而,在原计划返回时,由于东风着陆场气象条件无法满足要求,阵风达到18米每秒,超过安全值15米每秒,因此推迟至4月30日返回。高风速会对飞船姿态控制和降落伞减速产生较大干扰,影响着陆精度和安全。
东风着陆场早期是备用着陆场,自神舟十二号任务后升级为主着陆场。随着空间站任务时间延长,地面保障系统需要更长时间待命,东风着陆场因其靠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成为首选。东风着陆场西区地形较为平坦,适合直升机降落和车辆行驶,而东区地形复杂,包括软戈壁、梭梭林、盐碱地、草湖等。这次因气象条件影响,神舟十九号选择在东风着陆场东区着陆,对地面保障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