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男子在疑似酸菜的生产车间中吸烟并随地吐痰,引发广泛关注。随后,辽宁省兴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该批次酸菜已被全部扣押,未流入市场,并将按照相关操作规程销毁。相关涉事企业正在接受调查,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
当地快速反应值得肯定,但依然令人后怕。如果没有网友提供的线索,这批被污染的酸菜是否会被发现?人们又能否相信这是第一次如此“生猛”地制作“老痰酸菜”?此前又有多少流向了市场、端上了餐桌?这些问题都需要查清。

对于酸菜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并不陌生。2022年央视“3・15”晚会上,湖南省岳阳多个酸菜供应企业被曝出工人光脚踩、甚至将烟蒂直接扔到酸菜上,引发全国关注。而同样的问题今天再次出现,说明行业痼疾依然存在,一些企业野蛮粗糙的制作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就在当年“3・15”晚会之后不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了《老坛酸菜生产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对老坛酸菜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等做出了规定。如果企业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酸菜池中抽烟吐痰这样的荒唐场景不可能出现。然而现实是,再详细的标准、再严格的规范,在一些企业那里似乎成了摆设,对食品安全毫不在意。
关键或许不在于缺少标准,而在于监管是否缺位。客观上,酸菜监管确有难度,如生产企业多为中小规模,数量众多且分散;传统腌制工艺长期存在,设备更新需要时间;生产场地较为开阔,全天候监管不易实现等。正因为存在这些困难,更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监管网络和更加严厉的惩戒机制。可以通过飞行检查、突击抽查、举报奖励等方式增加监管密度,打破企业的侥幸心理;推广安装生产过程监控设备,实现远程实时监督;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定期对企业进行独立评估;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和行业禁入机制,让违规企业付出惨痛代价,形成震慑效应。
这起新近发生的酸菜污染事件无疑是一记警钟:针对酸菜生产,监管应当常态化,从而倒逼企业生产规范化,将“事后查处”转向“事前预防”,而不是总依赖网友的曝光。只有严格的监管体系,才能确保人们吃进嘴里的酸菜真正安全、放心。

![[快讯]张馨予穿25斤礼服被赞红毯定海神针 期待值拉满](http://cn.gzbj58.com/file/upload/202510/29/020145691.jpg)


